學校要為了你的失敗負責

學校要為了你的失敗負責

 

有一次,我跟清華大學的X同學聊天。X是清華大學的黨委組織部部長,我好奇組織部是做什麼的,於是他花了很多時間試圖簡單明瞭地解釋給我聽,但可惜我聽了還是一知半解。在這邊附上我百度到的清華大學組織部介紹,若有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再跟我交流交流。

 

组织部是校党委领导下负责全校党的组织建设、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

组织科:抓好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,指导基层党支部工作和党员的组织生活,做好基层党支部委员的培训工作。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、教育、管理工作,重点做好在优秀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。

 

雖然我對這種黨融入校園的文化還是不太清楚,但我還是能聽懂組織部的一大責任--那就是將整個系上的學生團結起來。這聽起來還挺像我們系上選班代的模樣,負責聯繫、舉辦一些活動等等。

 

X說,組織部的存在是為了確保每個班級的每位同學不會落單,讓同學都能在校園裡以班級為單位找到一份歸屬感。

 

我說,我覺得大學班級跟高中班級已經不同了,大學的學生應該有自主決定歸屬團體的能力與權利。在台灣大學,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一個生活圈。有的人忙於社團、有的人忙於實習、有的人忙於大型校內活動、有的人忙於創業、有的人忙於做志願服務,每位同學都會在自己所感興趣的活動中找到一個團體,因此班級只是眾多選項之一,它不會是學生發展歸屬感的基礎。我說,我跟系上有些同學四年說的話可能不超過十句,X驚訝得不得了。

 

我後來跟他爭論許多,關於「班級」到底應不應該成為學生最基礎的歸屬團體(可以有其他歸屬認同,但班級是基本)。我堅持不,他堅持是。在一連串討論過後,我們終於發現這樣的理解差異來自於哪了。

 

在台大,個人主義是很興盛的。你的生活,由你選擇;你的成敗,由你負責。於是,每位同學就像是一本本大書,各有各的發展情節,結局絕不相同。學校是一個平台,它讓你有機會創造、迸發、搜尋各種新奇Idea與夥伴。你有極大的自由,但相對地,你也必須自我警醒,時時刻刻尋找自己的方向,因為沒有人會牽著你走了。你失敗了,學校儘管有責任,但你自己要負更大的責任。你成功了,學校為你喝采,但這並不絕對代表學校擁有成功的教育。

 

在清華大學,課業是大學生的本分,因此不論你在課業以外如何發展,你終須負起牢牢掌握學科知識的責任,而清華則必須對你未來的成敗負責。在清華,班級是最基本的歸屬團體。因為你上大學後必然會分配到某一班級,透過組織部這樣的單位,學校即可確保每位學生的人生發展順遂。

 

與此相應的是,我曾在台大聽到一名老師勉勵學生:「這年頭,唸書已經不完全是學生的本分了,你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命該如何綻放。」在台大,我與我親密夥伴的關係可能建立在「音樂」、「舞蹈」、「創業夢」、「文化品味」之上,這一切都跟課業無關。學校在絕大多數的時候,是不知道學生到底在幹啥的(除了期中考前與期末考前XD)。

 

前兩天,我與北京大學的一位大氣系學弟SJ聊天。SJ今年大三,剛贏得國家地理雜誌在大陸舉辦的旅遊提案競賽優等,擁有一次壯遊的機會。他跟我說他預計明年七月出發,他有些考慮是否要休學一年完成他心中的徒步壯遊夢想。我一聽,相當興奮地跟他分享我另外兩名台大朋友休學壯遊的故事。他聽完,只淡淡地說:「在北京大學,想休學是很難的。」因為休學並不再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必須說服你的老師與教務處相信這段休學是相當有意義的,不然你很難拿到休學同意書。不過SJ也偷偷爆料,其實北大已經比清華相對自由許多了,在清華,你的一舉一棟更是學校密切關注的,甚至許多時候,學生也會加入管理學生的那一個團體當中,發展出一種自我管理的文化。

 

發表留言